2015年基隆海防稳扎稳打,迎来辉煌时刻,市委提出基隆海防稳扎稳打,迎来辉煌时刻了建设国际智造名城、海上丝路港城、山海宜居美城基隆海防稳扎稳打,迎来辉煌时刻,打造现代化港湾都市区基隆海防稳扎稳打,迎来辉煌时刻的“一都三城”战略,台州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。台州海防文化资源丰富,特别是椒江拥有丰富的海防文化遗址、遗迹等资源。因此,借助“一都三城”建设的有利时机,深入挖掘全市的海防文化资源,打造以椒江为中心的海防文化城,为建设山海宜居美城添彩。
一、台州在中国海防文化史上的一席之地
台州位于浙江沿海,地处海防前沿,历史上留下了丰富的海防遗址、遗迹,中国海防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,与台州有着密切的联系。
一是首开中国海防先河。公元132年,会稽曾旌起义,义军从上海向当时的东部都尉治所章安进发。为了防止曾旌义军的进攻,“帝诏缘海县各筑栅屯兵戍守。”此为中国沿海军事防务之开端。
二是大陆首航台湾。公元230年,孙权派大将卫温、诸葛直等率将士万人,从章安港出发到达夷洲(今台湾),这是有史记载的大陆与台湾第一次大规模的交往活动,也是以我MK体育国政府名义对台湾行使国家权力的最早证明。
三是首筑海门卫城御寇。明朝为了抵御外敌从海上入侵,在沿海地区建设了海防体系,海门卫城是作为试点于洪武二十年(1387)正月率先建成。
四是戚继光东南沿海抗倭。明代中叶,浙东南地区倭乱加剧。公元1559年,戚继光以台金严参将屯驻海门卫,在海门外沙操练“戚家军”,并创立水师,历经章安、桃渚、海门、新河、白水洋等九战九捷,使倭寇不敢再犯我东南沿海地区。
五是明清海禁重灾区。明初为防范方国珍所部以及台州等地军士侵扰,首开“禁海锁国”政策先河。清初为防范台州等地民众襄助郑成功、张煌言反清势力,朝廷“令台州沿海三十里居民内迁,空其地以绝郑援。不迁者杀,越界者杀。”
六是一江山岛登陆战。1949年6月,台州获得解放,但国民党残部盘踞在椒江口外一江山、大陈等岛屿,海上航道、沿海地区受到骚扰。1955年1月18日,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联合渡海作战,一举解放一江山岛。这是我陆、海、空三军首次对敌联合作战,取得了非常宝贵的协同登陆作战经验。
二、建设台州海防文化城的建议
建设“一都三城”是新常态下加快台州发展的重大举措,借助这一发展战略,全面推进台州海防文化城建设,应成为美丽台州建设的重要工作。
一是统筹力量摸清海防文化家底。整合市、县(区)两级文化、博物、海防、文史、方志等部门的资源,系统普查、挖掘、梳理海防文化资源,特别是要注重对明清海防遗存的挖掘。自明初开始,台州建有卫城三座、所城五座和巡检司城、关、寨、台、烽堠等海防设置,这是绵延分布在台州黄金海岸线上的文化遗产,要集中力量进行全面调查研究、考察论证。整合市、区各高校、党校、社科研究机构、民间研究机构等力量,按照统一的课题,分若干子课题着手开展研究工作,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和开发方案,形成一批研究成果。
二是将椒江海防文化建设列入市重点工作。椒江海防文化遗址资源丰富,开发条件较为成熟,建议市政府将椒江海防文化城建设列入重点工作。市发改、城建、规划、文化、文物、旅游等部门要加强指导,规划制订要充分考虑、挖掘该区域的历史、文化、人文资源,把握环境改善与文化传承并重、保护和利用兼顾、文化与经济并存、政府与社会合作的原则,按照先易后难,制订近期和中长期发展方案,分步推进,以椒江海防文化城建设带动全市的海防文化城建设。
三是协调四地打造海上旅游“黄金线”。目前,一江山岛、大陈岛开发建设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交通问题,现在的交通条件差、航线过长。开辟新航线,缩短陆岛航程是当务之急。从地理位置上看,开辟金清黄琅、头门岛至一江山岛、大陈岛航线,可以缩短一半左右航程。同时,可考虑将温岭松门纳入其中。跨区域涉及多个地方,需要市里给予高度重视,尽早协调好椒江、路桥、临海、温岭四地的关系,将台州沿海串成一条海上旅游“黄金线”,激活沿海旅游资源。
四是重点推进建设山海宜居美城。要严格按照“三改一拆”的要求,依法强行拆除违法建筑,展现台州历史文化的真实性、完整性和良好的保护、管理状况,为建设山海宜居美城增添一张“金名片”。对条件成熟、操作简单的项目,如恢复海门卫城部分城墙、重建东山书院等,在总体规划的框架下,尽快着手建设。整理戚继光纪念馆周边民居,拓宽纪念馆入口道路基隆海防稳扎稳打,迎来辉煌时刻;迁移东山西麓菜场、花鸟市场,辟为停车场。整治环东山区域周边环境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